《白洋淀故事》——宋先生筆下的白洋淀
其人有大能。宋老師執教數十載,育桃李無數;宋老師寫得一手好文章,講述雄安民間歷史風物,引人入勝;宋老師還撰得多副妙聯,尤以嵌名聯見長,構思精巧,自然渾成,廣得各界朋友贊譽。
其人有大德。有句話說,人在四十歲后要對自己的容貌負責。日常生活中,我們不難發現,有的人本來面容姣好,卻因多年戚戚,性情乖僻,不能善待人與己,而帶上幾分兇相與戾氣,壞了“天生麗質”;也有人原算不得漂亮,因半生坦蕩,常懷善念,漸而“相由心生”,面容日益變得端莊祥和,增了幾分福相與美麗。看得出,宋老師年輕時就是美男子,而他平日里總是與人為善,熱心公益,是朋友們心目中名副其實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,所以觀其面貌,滿帶慈祥,呈一派莊嚴福藹之相,令人一見即心生敬近之意。
正因于此,其人有大和。對顯貴或是黎庶,宋老師一視同仁,要說相待有薄厚,亦全看對方之德行。故而宋老師身邊朋友眾多,本縣的,外縣的,年長的,年少的,習文的,練武的,書畫界的,網絡界的,顯赫的,平凡的,因為不施心機,大家和樂融融。平日閑談中,宋老師不會因年輕人觀點與其相左而憤憤,會以權威自居而壓制旁人意見,所以大家也不會噤若寒蟬,而是暢所欲言,平等研討,皆有獲益。所謂天和四時順,地和五谷豐,人和百業旺,家和萬事興,宋老師身心康泰,家庭和美,實其宜哉。
宋老師其文亦有“三大”——大俗、大雅與大愛。
說“俗”,《白洋淀故事》里有太多的“俗”,這正是民間文學一個突出的特點。而在讀過宋老師筆下的故事后,你會得出多幾個字的評價——“俗”而不“鄙”。宋老師拋棄了民間故事中價值觀陳舊、格調低下的內容,重視挖掘對人有教益的部分,用優美的筆觸洗去民間文化中的糟粕,突出真善美的主題,讓讀者聽了故事能有感悟,勵志向善——用時髦話說,就是注重弘揚正能量。
說“雅”,宋老師筆下不乏其例。《白洋淀賦》《雄安賦》等詩詞歌賦,無不展現出宋老師
深厚的文字功力,直追班馬風騷。“雄安之雄,貴在人杰地靈。荊軻仗劍,于此辭行,未竟屠龍之志,長留慷慨遺風;五代后周,國主柴榮,御駕親征伐遼,邊關建霸置雄。”這般詞句,每每令人讀來不禁擊節嘆賞。
細品宋老師筆下文字,無論雅俗,都包蘊著一份大愛,那就是對雄安這方熱土、家鄉歷史風物的深摯情感。寫歷史,歌頌雄州疆吏保國安民之舉;講傳聞,遍數白洋淀畔“五虎會”;敘風物,葦鶯、蒲棒、益母草,水鄉物產一一道來;雄安民間捕魚百技、飲食文化,也被宋老師講述得一清二楚。試想,如果沒有對雄安風土的一片深情,怎會那般細致觀察、廣泛搜求?更不要說形成這些帶著濃郁鄉土氣息的文字了。
可以說,宋老師給我們這些年輕人作出了示范,以其言行引領我們立德益能,善待世界,愛文字,愛家鄉,為傳承、發展雄安歷史文化而努力。 我們愿隨宋老師一起,繼續前行。